第276章 居高不下的盐价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276章 居高不下的盐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章 居高不下的盐价

  “每每忆起去岁与大金皇帝陛下把酒言欢,却己成为过往追忆呐……”安维轩只叹道,同时却见四个下人抬着一件看似份量极得,上盖红布的事物进了正堂。

  “安某仍这是安某的一点心意,还需劳烦二位使者大人呈与大金国皇帝陛下!”

  安维轩一边说边一边示意,护送礼品来的水牛会决,揭开盖在礼品上的绸布,只见得一樽二尺见方做工精美,色呈明黄,晶莹剔透的玻璃鼎显现出来。

  见得这樽现在眼前的玻璃鼎,只教大兴国、翟永固二人将自己的一双眼睛睁的溜圆,一时间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这尊玻璃鼎是安维轩教史师傅打造出来的,自然也是花了些心思的,做工虽远比不上九龙抱柱精致,但玻璃这种东西在现下这个时代就是个稀罕物。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又恁大的一樽,怎么能不教大兴国二人赞叹不己,啧啧称奇。

  就在二人口中连连惊叹、仔细打量玻璃鼎之际,安维轩打了个指响,见得示意,周三奉出两个做工精致的礼盒,呈在他二人的面前。

  示意周三打开礼盒,安维轩面上充满笑意的说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望二位使者莫要嫌弃粗卑才是。”

  礼盒打开,只见得里面有比玛瑙还要红艳的琉璃项链、远比碧玉还要鲜艳翠绿的琉璃手镯,还有诸多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琉璃珠,煞是炫人眼目。

  见得玻璃做成的首饰,大兴国与翟永固因兴奋不住的搓着手,“这,这怎么好意思……”

  “这是安某送与二位夫人的礼物!”不等大兴国二人把话说完,安维轩责怪的看了眼周三,又吩咐道:“将我送与二位使者的器物拿出来。”

  “是小的疏忽了!”周三应声道,忙去取身后的另外两个礼盒,并一一打开盖子。

  随即又是两道惊叹声自大兴国与翟永固的口中传来,只见得这两个礼盒内,分别盛放着一套透明的琉璃茶具,毫无杂质不说,晶莹剔透得如同水晶一般,很是教人生出爱不释手的感觉。

  “这两套琉璃茶具,是安某专意命人打造送与二位使者的。”安维轩笑道,又指着周三方才拿出的玻璃首饰,说道:“那两套首饰,是安某送与二位使者尊夫人的。”

  就在大兴国与翟永固把玩玻璃茶具的时候,安维轩拱了拱手:“现下时辰己经不早了,安某便不再打扰二位使者休息了。”

  道了声告辞,安维轩便欲离开都亭驿。

  就在翟永固拱手作别之际,大兴国三步并做两步,与安维轩行在一起,说道:“我来送送安副使!”

  待出了驿馆正堂,大兴国忽停住步伐,面上的表情不仅是凝重更多的是焦虑,向安维轩行了一礼:“大某在这里向安副使行礼了,请安副使教我如何独善其身!”

  显然,完颜秉德与唐括辩之死,令大兴国忧心忡忡,生怕完颜亮成为第二个完颜亶,随时将屠刀落在自己的脖子上。哪怕安维轩送了他很是稀罕的玻璃器,没能让大兴国的心情有丝毫的好转。

  安维轩顿下步伐,思虑片刻才说道:“安某送与留守大人的琉璃茶具,还有那琉璃饰物,大金国皇宫内有么?”

  不知道安维轩这么问自己是什么意思,但大兴国在金国上京会宁府皇宫里侍候的久了,自然知晓皇宫里的情况,只应道:“大金国皇宫内有不少琉璃器,后宫诸多娘娘也有许多琉璃饰物,但似安副使送与大某这般品质上乘的却是极为少见。”

  安维轩继续问道:“那留守大人以为,这般品质的琉璃器,是人臣该享用的么?”

  “大某明白了!”听安维轩这般问话,大兴国忙向安维轩行了一礼,“谢安副使提点,大某回到金国后,便将这些器物尽数献与陛下。”

  “想要受陛下的信任,就要让陛下知道在臣子的心里,陛下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大兴国的礼数,安维轩没有客套,只轻飘飘的留下句话,便离开了都亭驿。

  ……

  “官人,出事了……”

  在回住处的路上,水牛低声禀道。

  听言,安维轩不禁挑眉:“出了何事?”

  水牛禀道:“咱们买私盐的那条线断了,据说这阵子官军查私盐查的太紧,那向咱们卖私盐的盐贩子被抓个正着,被投入到仁和县的大牢,也正因为现下官府查的太紧,私盐贩子都匿了起来,现下买不到私盐了。”

  听不是玻璃厂出事,安维轩便放下心来,只问道:“那盐贩子把咱们供出来没有?咱们的盐还剩下多少?”

  “那盐贩子不知咱们的身份,所以就算在仁和县差伇凶残,那瓜盐贩子受不得严刑拷打,也牵累不到官人。”水牛应道,接着又应话道:“官人,家里的盐还只够十多日用,或许十多日后这风声便松下来,又可以买到私盐了。”我爱电子书“依我朝律制,凡贩私盐二十斤者死刑,这条私盐线怕是断了。”安维轩不禁摇头。

  “不会的!”水牛连忙摇头:“官人,听说这次整个临安府抓了六、七百个私盐贩子,真要是较了真,不得血流成河呐!”

  “不会的,不会的!依衙门以往的惯例最多是罚些银钱,然而各乡差伇再吃些好处,关上几日便放了。”这时周三插话道,又说道:“小的记得杭州府志里有记载,仁宗皇帝年间浙东一气抓了一万两千多私盐贩子,最后还不是充军、坐牢、罚钱了事。”

  官盐太贵,私盐才屡禁不止,安维轩不禁摇头,又叹道:“总买私盐,也不是长久之计呐……”

  制作玻璃,自是用不到盐的熬制肥皂,也用不到盐的但安维轩要提取甘油,便要用到盐。

  在锅中加热熬炼,油脂与碳酸氢钠火碱发生皂化反应后,会生成肥皂与稀甘油,但甘油有着极强的亲水性,时间稍长就会溶解于水中,所以为了使肥皂与稀甘油水分离,就必须往闭合的皂料中投入食盐或饱和的盐水。

  一来可以使肥皂与稀甘油水分离,二来,因为稀甘油水投入盐成为饱合盐液,使甘油的亲水性失去做用,从而使甘油不能溶于饱合盐水中,近而可以提高甘油水的产量。

  事实上,在后世直到二十世纪末,甘油都是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来的。

  想要提取甘油,就必须要用到盐,而大怂朝的盐价那叫一个坑,而且是坑的不能再坑,盐价之贵堪为历代之冠。

  举个例子,靖康之变前辽国境内的燕京,原来“每贯四百文得盐一百二十斤”,即一贯四百文买盐一百二十斤,合计每斤仅十一文多,与宋朝相比便宜得多。

  宣和年间宋人收复燕京后实则是从金国手里赎回来的空城,利令智昏地提高了价格,“提举官都不念新附之民,贪功生事,每斤至二百五十文足或二百八十文足。猛然增长到每斤二百五十至二百八十文钱,惹得燕地百姓民怨沸腾心生反意,实在是因小失大的荒唐作法。

  而一文钱在当时能买到什么呢,只要不是在物价高的东京汴梁,一文钱可以买到一个炊饼,也就是一个馒头,合成现在一元钱左右,而现在平常的食盐一斤在二元五角到三元之间。

  宣和年间燕京的盐价一斤合成后世的二百多块,这个价格放在后世,怕是要引发民乱的。

  其实在宋境,食盐也不便宜,以北宋河东路为例,官府收盐户每斤盐五至六文,转手卖与百姓,官价做三十六文,这在寻常每月收入在两贯左右百姓看来,饭菜中盐加大了些,实在是件奢侈的事。

  总体来说,北宋时期在寻常的年景,一斤盐的价格基本稳定在三十多文钱,但这与历代相比,还是天价盐。

  靖康之变后建炎南渡,东南地区的盐价更是混乱,起伏差别很大。

  绍兴元年十二月,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几路,盐价每斤七百到八百文。这是因为金兵占据、扰乱淮南,盐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道路阻断,失去了主要的供应渠道,从而造成紧缺,所以盐价昂贵。

  绍兴十二年,宋金议和后,盐价开始回落。但散售的私盐一斤仍要五十多文,官盐要一百多文一斤。

  安维轩为了提取甘油,自然要大量的购入私盐,虽说可废碱水里的盐可以反复回收利用,但买盐仍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钱财。

  哪怕是大量购入的私盐,一斤至少也要四十多文,一天熬炼几锅肥皂下来,那损耗的盐钱就足够买半亩田地的,不止水牛与几个伙计看得心痛,连安维轩也觉得有些肉疼。

  大怂朝廷的这个尿性呐,让人真是没法说。

  安维轩记得绍兴十七年平江府试策题,就是一道有关盐论的试题。官盐卖不出去,私盐屡禁不止,根底就在盐价过高上,大宋的朝廷偏偏还是实行这种高盐价的政策。

  盐,实在是太贵了!

  贵到安维轩这个财主都咬牙的地步,但甘油却不是不能不提取的。

  经过反复试验,安维轩发现通过制取肥皂,每斤脂肪除制作出肥皂外,可以提取出一两到一两半的甘油。

  当然从肥皂废液中提取的甘油只是粗甘油,还要经过蒸馏、除臭等一系列提纯手段,才能提取了纯甘油。

  在安维轩的记忆里,纯甘油不仅可以用来护肤,还可以用来制作硝化甘油,只要自己提炼出硫酸与硝酸,就可以制出比黑火药爆炸威力还要大的黄火药。

  要知道在黄火药发明之后,直到二战结束前的百多年里,黄火药及其衍生出来的火药,一直都是战场上的主力军。

  甘油除了以上的用途外,与其它化学物质还可以制成各种树脂涂料。虽说以现下安维轩掌握的化学知识还不足以掌握,但安维轩相信,只要多加研究,哪怕自己研究不出来,下一代人也会让这些东西提前出现。

  安维轩请老玻璃匠人史师傅制出的一套玻璃器皿,不止是为了提取纯甘油,更为了提取硫酸、硝酸与盐酸。

  但在眼下,不止是碱,盐也是摆在安维轩面前的一个难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