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横空出世白娘子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70章 横空出世白娘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横空出世白娘子

  后世拍一部三、四十集电视连续剧,根据不同剧情用不同的时间,在资金到位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三到五个月就能完成拍摄,当然后期制作所需的时间另算。

  在这个年头,动辄三、四十集时间长的戏剧是万万不可能排演的,安维轩仿照后世的戏剧版,将白蛇传剧情节取精华,时间定在一个时辰以内,这与后世一场的电影的时间相当。

  有了赵妈妈的加盟与支持,组建一个戏班自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这些女伎虽然都身怀吹拉弹唱的才艺,缺的却是表演经验,虽然后世有歌而优则演的说法,但非表演出身的艺人想要演好角色,必须要花费一般苦功才行。好在这些伎家女伎做的是迎来送往的生意,惯虚情假意的应酬与恰到好处的拿捏,调、教指导起来起来倒也容易了许多。

  相比较于后世演艺界的导演,安维轩的水平连半吊子也算不上,但架不住白蛇传这个故事新颖传奇呀,安维轩也下了功夫对前世有关此剧的记忆梳理了一遍,又精心的研究了一番。

  一番排演下来,在安维轩的眼里这排出的白蛇传看上去显得很是毛糙,但也有了六七分的模样,教本朝的百姓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这个时代的百姓不能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观众相比,后世二十一世纪的百姓在媒体影视网络立体全方位的轰作下,口味刁钻的堪比专家。

  安维轩自信,纵是这白蛇传排演的毛糙,足以给这个时代的人以足够的震撼了。

  ……

  这一日,安维轩领着莫愁娘子来到仁和县衙拜见程知县,到后衙花厅见到程知县这莫愁娘子敛身一礼,按安维轩事前准备好的说辞,说道:“民女得以洗清冤屈,全凭大老爷明察秋毫断案如神,知大老爷为官清廉,视阿堵物如粪土,故而妾身央安先生为妾身量身排演了一幕戏剧,于县衙门前公演三日,以谢大老爷的救命之恩。”

  拿捏着官腔,那程知县教莫愁娘子起身,客套应酬了几句,才与旁边的安维轩说道:“这动静是不是弄的有些大?”

  “不大,不大!”安维轩言道:“这莫愁娘子是建康府的花魁,来到临安城也呈艳压群芳之势,自发生这桩案子便己经是闹得满城皆知,如今莫愁娘子冤屈得雪,自然也要弄出些动静一来显示老父台明察秋毫,二来显示我大宋吏治清明,三则教朝廷知晓老父台是国之栋梁……”

  “勿要做的太张扬。”程知县说道。

  口中虽如是这般说说,但破了牛百一这桩案子,程知县如何不洋洋自得,莫愁娘子是本城名伎,轰动效果自然是极大的,自家如何不想教朝廷知晓,这一任仁和知县任满,一个下府或是中府城通判应是唾手可得。

  事情商议妥当,安维轩带着莫愁娘子出了仁和县衙,回到家中立即着人在县衙门前摆下戏台。

  待布置好之后,择了个吉日,锣鼓爆竹在前面开道,莫愁娘子与一众女伎乘着小轿前往仁和县衙。

  历朝历代国人都喜看热闹,见得这般场景,不少人跟在队伍的后面,到了仁和县衙前,一众随同女伎去了戏台,唯莫愁娘子带着一干乐匠携着写有“律己与自爱齐飞,勤政共清廉一色。”与“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两副挂彩楹联敲锣打鼓的进了仁和县衙。

  一众围观人等始知,这是莫愁娘子为表谢意送于仁和县大老爷的。小飞电子书国人爱看热闹的习惯是什么时候散场什么时候退去,甚至哪怕热闹散了场,国人依旧会聚在一起谈论半天尽了谈兴方才能散去。

  围在县衙外看热闹的百姓,见莫愁娘子出了县衙以为热闹散场,却见莫愁娘子步步生莲却上了之前搭好的戏台,旋即有人于戏台上报道:“莫愁娘子为报仁和知县大老爷洗清冤屈的再造之恩,特于仁和县衙前上新戏白蛇传三日以表感谢!”

  白蛇传虽在平江广为流传,但在临安府,许多人还不知晓这白蛇传是为何物。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也慢,除了官府人员与赶考的举子可以在官府允许的范围内走动,寻常百姓与商贾想到走动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到官府去办“公凭”相当于明代的路引才可以走动,而且距离还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出了官府的规定范围,被差伇发现捉住是要处以刑罚的,故而许多临安人本地人只能生活在临安城附近,不敢走的太远。

  看得热闹听得稀奇,一众围观百姓拥到戏台近前,向上张望着。

  莫愁娘子退到幕后,不期一只由白布制成内充了何物的巨大白色蛇偶出现在舞台之上,使得围观的百姓吓了一跳,只看这只布偶白蛇上下翻动了一阵才盘做一团。

  临安城瓦肆众多,百姓们要看评话百戏是要花钱买票的,眼下有不要钱的戏目观看又如何不凑个热闹。

  但见那布偶白蛇盘做一团,随着一阵烟雾腾空而起,将布偶那白蛇遮挡了起来,这时有一婉转悦耳的女音在围观百姓耳畔响起:“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啊……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啊……”

  随着唱曲,那团罩笼布偶白蛇的青烟己经散了去,一位婷娉玉立持伞的白衣俏娘子出现在舞台上,口中正唱着方才的曲调。

  “彩……”

  华夏魔术自远古时代随巫术一同出现,至两宋时己成熟。俗称变戏法的魔术在瓦肆间本就常见,大变活人也不算是什么稀罕的戏法,但今日将剧目、戏法与唱曲糅合在一起,便是见多识广的临安人也是头一次见到,立时便忍不住喝彩起来。

  一时间,仁和县衙门前喝彩声雷动。附近的大理寺官员差伇与仁和县学学官学子也是不由自主的出来探望,看得举起连本职之事都忘却了。

  而且这唱曲的还是那本城名伎莫愁娘子,要知道收入低微的寻常百姓哪里得见这些名伎,眼下这名伎近在眼前还献艺,如何不叫一众看热闹的百姓欢呼雀跃。人越聚越多,仁和县衙近前几近水泄不通,好在有仁和县衙差伇于附近坐镇,这些百姓也不敢怎得放肆。

  此时,那赵妈妈与安维轩立在舞台的另一侧,看着眼前的一幕,赵妈妈很是叹服的说道:“安官人事事都出妾身意料,这白蛇传一出场便赢得满堂彩,这次捧红的怕是不止是哪一个女伎了,是要捧红一个剧团的人呐……”

  安维轩轻笑道:“安某就说过,不会教赵妈妈失望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