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与蒙古人的交易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223章 与蒙古人的交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3章 与蒙古人的交易

  听得安维轩这般问话,活里亥与乌里达二人对视一眼,神情不免有些沮丧。

  看二人表情,安维轩心中怎不明白,不免有些失望:“看二位的表情,似乎现下的蒙古部境遇大不如从前?”

  草原上的人都是直脾气,活里亥也不隐瞒,说道:“恩人说的不错,自从俺巴孩汗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上,斡巴儿合也惨死后,为了争夺汗位,蒙古人己不如从前那般团结了,我们攻打了塔塔儿人数次都是失败而回。”

  话说俺巴孩汗与合不勒汗的长子斡勤巴儿合惨死后,点燃了蒙古人心中复仇的火焰。

  在这种世仇在先,群龙无首的局面下,蒙古各部在鄂嫩河畔豁儿豁纳黑川森林紧急招开贵族大会,推选新汗。

  而活里亥虽只是蒙古部族里一个小部族的首领,但也是有资格参加鄂嫩河畔豁儿豁纳黑川森林的大会的。

  草原上的蒙古部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所以蒙古部非常注意民主集中制。大到部落联盟、小到氏族部落,都是要由举行会议民主议事的,对于头人作出的产要由全体贵族代表半数以上的表决通过才能生效,所以当时最为首领的汗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作的。

  在蒙古部落里,这种民主议事的会议形式被称为“忽里台大会”或者是“大呼喇儿”。

  对,没错!在现在的蒙古国,仍然用“大呼喇儿”来称呼国会会议,从金宋时期算起,这个称呼至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俺巴孩汗死后推举新汗的这次贵族会议,足足持续了好几个月。虽然俺巴孩汗己经立下遗嘱推选合不勒汗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曾祖父的第四个儿子忽图剌为汗,全是当时忽力剌七兄弟的势力却无法与俺巴孩汗的儿子们相比,俺巴孩生有十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最是擅长好勇斗狠。

  既然忽图剌的实力不足以敌俺巴孩十子,汗位却向俺巴孩系倾斜,然而不成想的是俺巴孩的十个儿子为了汗位又起了内讧,为了争夺汗位而闹的不可开交。

  眼看着大仇未报,自己人却斗了起来,蒙古部的元老们急忙阻止,并定下决意: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大家都商量不出什么结果,那就尊重先汗的遗命立忽图剌为汗算了。

  开大呼喇儿会议,是要管呼管喝的,这次贵族代表大会持续了好几个月,日宴饮,眼瞅着把蒙古部库存的好酒好肉都快吃喝光了,显然不能再拖下去了,而这些贵族们几个月也吃喝够了,也闹腾腻了,各自部落里还有自己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下去。

  所以这些头人老爷们哗啦啦地举手赞同,忽图剌汗以绝对多数赞成票当选为蒙古部第三任首领。

  自从忽图剌汗成为蒙古第三个汗之后,曾带领蒙古部接连进攻塔塔儿人,却一直没有得胜。一是因为战斗发生在塔塔儿人领地内,塔塔儿人领地地形复杂,多泥潭沼泽,易守难攻,使蒙古人很难占到便宜。

  其次,金国曾吃蒙古人的亏,为了压制蒙古人,一直在后面支持塔塔儿人,从而使塔塔儿人越战越猛最后更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忽图剌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兵权却始终掌握在先汗的太子合丹之手。

  而且汗位在合不勒系的乞颜氏和俺巴孩系的泰赤乌氏之间两度易手,导致了蒙古部在无形当中分裂为两大阵营。这两大氏族明争暗斗,互相猜忌,遂互生怨恨,在蒙古人屡次向塔塔儿人发动军事攻击的时候因为缺乏统一的军事领导,各自为政,从而极大地削弱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而周围的部落怕得罪金国,更限制与蒙古部交易铁器,以致于蒙古部缺少兵器,战斗力也越来越低。

  听活里亥说起蒙古诸部的情况,安维轩考虑了半响说道:“安某可以想办法弄些铁器给你们,但要以战马来交换!”

  南宋没有养马地,一年能产出千马匹军马顶天了,而且这些马匹大多矮小,根本不能与产自西北秦陕等地的马匹相比。当然蒙古马马匹也矮小,但耐力却非一般马匹能相比的,半个世纪后的蒙古人能一扫欧亚大陆,蒙古马是出了大力的。

  “就按恩公所议!”听得安维轩应允,活里亥喜出望外:“不知恩公要与我等如何交易?”

  “拿这个当做联系暗号可否?”安维轩说话的时候,从怀中换出一枚由琥珀雕琢而成的虎头。

  “恩公一直带在身上!”看到这枚赠与安维轩的虎头,活里亥很是激动。

  安维轩点了点头,向旁边的乌里达说道:“今岁夏日,安某会派船载铁器于红花务沿海附近驻泊,到时会有人拿这虎头来与你联络,你等只需准备好马匹便是,价格就按你们蒙古人的价格计算如何?”

  听到安维轩应允,活里亥试着问道:“恩公,还能与我们带些茶么?”看看“铁都能带,为何不能带茶?”安维轩笑道。

  活里亥请求道:“草原人喜好中原的茶,但茶一直为金人所掌控,烦请恩公多带些茶。”

  安维轩自然应允,比起铁,茶更好携带,而且茶的利润更大。金国是不产茶的,金国上下为了饮茶必需拿硬通货与宋人交易,而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与宋还隔着一个金国,茶的价格自然更是昂贵。

  双方敲定协议,足足用去几个时辰,及至活里亥离去时天己能闻到鸡啼。

  ……

  离开红花务过山海关,经迁州、润州、玉田县、蓟州、三河县、潞县进燕京城,在燕京城休息一夜后,沿涿州、保州、真定、内丘、临洺、磁州、汤阴、到了旧都东京开封府城北。

  自会宁府出行时是正月初三,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开封己是二月下旬,天气己经转暖,树边的杏花盛开、柳树发芽、桃花含苞待放,引得未曾见过杏花桃花的赵金容、赵月奴女姑侄二人很是兴奋了一番。

  原本以为会宁府己经是自己见过的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池了,没想到一路向南行走,特别是进了山海关内,沿途的许多城池都比会宁府大也繁华的多,特别是燕山府、真定府不在比会宁府繁华热闹不知多少。

  还有坊市间出售的琳琅满目的物事,俱是未曾听闻更不曾见过的,于驿馆中还有许多菜肴,自己未曾见过也未曾品尝过的。

  关内的繁华与关外的萧瑟,瞬间在二人的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是令二人更加好奇的是,安维轩说到了江南,好吃的好玩的不知比这里还要好上多少倍,使二人越发的期待直来。

  于城外远远的看到了宋国的故都,赵金容与赵月奴一时间感慨万千,这便是五国城中人们念念不忘的故都,父亲兄长乃至所有赵氏族人与宋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五国城时每每听起东京这个名字,心中也一直在想像它的模样,现在来到了它的近前,才发现在自己看来己经很大的燕山府、真定府,与眼前的开封府相比,立时渺小了起来。

  大兴国的官职是开封尹,虽说与留守是为平级,但大兴国是新皇帝完颜亮委任来的官员,无疑比那冯长宁那个留守的军衔要高上一阶。

  当大兴国到达开封城外时,那留守冯长宁早早便得了通报,携都转运使左瀛、副留守郭安国、留守判官大良顺与手下一众官员出城迎接。

  留守冯长宁是原伪齐官员副留守郭安国是渤海人,金国原燕京留守郭药师的儿子。

  这郭药师是个见风使舵的投机人物,原本是辽国怨军的将领,见辽将亡国,先投宋朝后又投金国,带路引金兵来攻宋,待徽钦二宗被金人俘走后,郭药师手下的怨军士卒尽数为金人屠杀。

  都转运使左瀛是辽朝汉人,辽国大臣左企弓的儿子留守判官大良顺,与大兴国算是一姓本家,俱都是渤海人。

  这四人都是完颜亮今岁新任命的官员。

  叙礼过后,冯长宁等人看着着一身宋人官袍的安维轩,感觉很是奇怪,但又不好多问,又见大兴国与安维轩客客气气,故而也不敢有倨傲之色。

  东京城的一众官员如众星捧月一般,将大兴国自酸枣门迎进了东京城,不等过了城门,那留守冯长宁讨好与大兴国说道:“大人,这东京城外城经多年战乱早己凋敝,无甚看头,内城的艮岳与景龙宫现下的景色才正是时候,待明日下官与大人引路,与大人好生的观赏这城中的风景。”

  不等大兴国应话,不远处的安维轩问道:“若府尹大人明日游艮岳、延福宫,可否带上我伉俪三人同行?”

  按理来说,安维轩这般称呼大兴国是不对的,但安维轩也不知道,如何用更好的称谓来称呼大兴国。关键是大姓国姓个“大”字,总不能大大人、大知府、大太守或是大刺史这般的叫着。为难之际,安维轩想起了上一世某电视剧里“府尹”这个错误的称谓,如今拿出来称呼反倒是显得合适了。

  听言,金国一众开封府的留守官员对安维轩不由侧目,心道安维轩有些放肆了。但转念一想,安维轩这般称呼大兴国反倒是极合适的,也省得自己绞尽脑汁的再去想称谓了。

  大兴国听言笑道:“安副使若肯同行,本官与有荣焉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